你了解这些普通话语音知识吗?
发布时间: 2009-09-08   浏览次数:


    1. 普通话。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际用语,还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其内涵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在台湾称国语,在新加坡称华语。普通话在明朝清朝称官话,在宋朝以前,普通话还被称作通语、凡语、雅言等。普通话和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因而人们狭义指称普通话时,主要指普通话语音。
    2. 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有表意义的功能。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物理属性表现为,语音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种要素。生理属性表现为语音通过人的发音器官一系列运作形成,如,肺部呼出气流,通过气管至喉头,作用于声带、咽头、口腔、鼻腔等,形成不同音质的语音。社会属性表现为用什么语音形式来表示什么意义,不由个人决定,而由社会约定俗成,比如称自己,汉语语音形式是wǒ(我),英语语音形式是[ai](I),俄语语音形式则是[ia](Я)
    3. 《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是根据普通话语音系统制定的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方案,它于1958年2月11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施行。其由五部分内容组成: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汉语拼音字母采用拉丁字母,字母有四种体式:大楷、小楷、大草、小草。每个字母所代表的音叫本音,本音用来拼音。为便于称呼,每个字母还有名称音。为方便教学,在声母本音后配上不同元音,这样发出的音叫呼读音。比如:字母b的本音是[p],名称音是[pε],呼读音是[pọ]。
    4. 音节。音节是语音最小的自然单位。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比如“老百姓”三个字,读出来就是三个音节:lǎo bǎi xìng。普通话有400个基本音节,加上声调,一共有1200多个音节。从结构看,普通话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组合而成,普通话音节可以无声母,但必须有韵母和声调。根据声母的有无,普通话音节分为有声母音节和“零声母音节”两类。从音色看,普通话音节由辅音音素和元音音素组成,一个音节可以无辅音,但必须有元音。普通话的一个音节至少由一个音素构成,至多由四个音素构成。
    5. 音素。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对音节分析得出的最小语音单位。通常认为普通话共有32个音素(指的是音位性质的音素)。比如:音节zhuan包含了zh、u、a、n四个音素
    6. 元音。元音是音素的一类,普通话有10个元音:a、o、e、i、u、ü、ê、-i(前)、-i(后)、er。元音的发音特点:发音时,气流较弱,气流在咽头、鼻腔、口腔不受阻碍,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紧张状态,声带振动,发音响亮。
    7. 辅音。辅音是音素的一类,普通话有22个辅音:b、p、m、f、d、t、n、l、g、k、h、j、q、x、zh、ch、sh、r、z、c、s、ng。辅音的发音特点:发音时,气流较强,气流在咽(3个)头、鼻腔、口腔要受到某部位的阻碍,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位特别紧张,声带不一定振动,发音大多数不响亮。
    8. 声母。声母是指音节开头的辅音。普通话声母共有21个:b、p、m、f、d、t、n、l、g、k、h、j、q、x、zh、ch、sh、r、z、c、s。声母由辅音充当,声母发音正确与否决定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正确与否。根据发音部位的不同,声母分为7类:双唇音(b、p、m)、唇齿音(f)、舌尖中音(d、t、n、l )、舌根音(g、k、h)、舌面音(j、q、x)、舌尖后音(zh、ch、sh、r)、舌尖前音(z、c、s )。根据发音方法的不同,声母分为5类:塞音(b、p、d、t、g、k)、擦音(f、h、x、sh、r、s)、塞擦音(j、q、zh、ch、z、c)、鼻音(m、n)、边音(l)。塞音和塞擦音内部,根据发音气流的强弱,分为送气音(p、t、k、q、ch、c)和不送气音(b、d、g、j、zh、z、)两类。根据声带颤动与否,声母分为清声母(b、p、f、d、t、g、k、h、j、q、x、zh、ch、sh、z、c、s)和浊声母(m、n、l、r)两类。
    9. 韵母。韵母是指音节后面的辅音和元音。普通话共有39个韵母:a、o、e、i、u、ü、ê、-i(前)、-i(后)、er ;ai、ei、ao、ou、uai、uei、iao、iou、ia、ie、ua、uo、üe;an、ian、uan、üan、en、uen、in、ün、ang、iang、uang、eng、ueng、ong、iong、ing。韵母按音素组成的不同情况,可以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三类。单韵母是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共10个,其中7个是舌面元音:a、o、e、i、u、ü、ê,两个是舌尖元音:-i(前)、-i(后),1个是卷舌韵母:er。舌面元音发音时,舌面节制气流;舌尖元音发音时,舌尖节制气流;卷舌韵母发音时,舌面舌尖同时节制气流。复韵母是由两个或三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共13个,其中4个是前响复韵母:ai、ei、ao、ou,4个是中响复韵母:uai、uei、iao、iou,5个是后响复韵母:ia、ie、ua、uo、üe。鼻韵母是由元音带上鼻辅音构成的韵母,共16个,其中8个是前鼻音韵母:an、ian、uan、üan、en、uen、in、ün,8个是后鼻音韵母ang、iang、uang、eng、ueng、ong、iong、ing。
    韵母可以分成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一个韵母,可以有韵头、韵腹、韵尾,如uai;可以没有韵头,只有韵腹、韵尾,如:ai;可以没有韵尾,只有韵头、韵腹,如:ia;也可以只有韵腹,没有韵头、韵尾,如:a。任何韵母都不能没有韵腹。韵头只有i、u、ü三个,其位置在韵腹前,发音轻而短。韵腹比起韵头、韵尾来,声音清晰、响亮。韵腹是韵母的主干,10个元音都可以充当韵腹。韵尾指韵腹后面的元音i、u、(o)或辅音n、ng。
    普通话39个韵母,如果根据韵母开头的不同语音分类,可以分成四类,简称“四呼”,即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开口呼韵母,共16个,指没有韵头,且韵腹又不是i、u、ü的韵母。齐齿呼韵母,共10个,指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合口呼韵母,共9个,指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撮口呼韵母,共4个,指韵头或韵腹是ü的韵母。
    单韵母发音,可以从舌位的前后、高低和唇形的圆展三个方面来分析,发音时,舌头、嘴唇以及口的开闭,在整个发音过程中始终没有什么变化。复韵母和鼻韵母发音,舌头、嘴唇以及口的开闭,在整个发音过程中都是有变化的,它不是几个音素的简单相加,而是由一串音素复合而成,其过程存在着一个元音舌位向另一个元音舌位或另一个辅音部位滑动的动程,伴随着嘴形开合、唇形圆展的变化。复韵母和鼻韵母里头,各个成分的响度、强弱、长短不同,其中韵腹是复韵母或鼻韵母的重心,声音比较响亮、清晰,所占时间要长些,韵头和韵尾在音节中声音比较微弱、模糊,所占时间要短些。
    10. 声调。声调是指能区别意义的音节的高低升降。声调的高低升降主要决定于音高,跟音长也有关系。发音时,声带越紧,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声音就越高;声带越松,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少,声音就越低。声调的高低升降变化是相对的,不受因人因时的基调变化的影响。声调有两个重要概念:调值和调类。普通话有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又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对应的调值为:55、35、214、51,对应的调型为:高平、中升、降升、全降。
    11. 拼音。拼音是指把声母、韵母、声调拼合成音节。通常采用两拼法,要求声母念本音,快速与带声调的韵母连读拼出音节,声韵之间要一气呵成,不能停顿,如:d―uān→duān(端)。
    12. 拼写。《汉语拼音方案》使用y、w,主要是为隔音,分清音节界限。其规则如下。齐齿呼韵母自成音节时,使用y。若i作韵头,则把i改成y,若i作韵腹,则在i前加y,如:ian→yan;in→yin 。合口呼韵母自成音节时,使用w。若u作韵头,则把u改成w,若u作韵腹,则在u前加w,如:uan→wan;u→wu 。撮口呼韵母自成音节时,使用y。无论ü作韵头还是作韵腹,一律在ü前加y,同时去掉ü上两点,如:üan→yuan;ü→yu。《汉语拼音方案》规定,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如果音节界限发生混淆,就用隔音符号“’”(弯头小撇)隔开。如:xī’ān(西安)。撮口呼韵母和j、q、x相拼时,为书写便利,规定ü上两点省略。iou、uei、uen三个韵母前面加声母时,规定写成他们的省写式:iu、ui、un,如:miū(谬);duī(堆);dūn(敦)。用汉语拼音拼写普通话,应该按词连写。一个句子开头的首字母,诗歌每行首字母,地名、国名等专有名词首字母,姓名的姓和名的首字母,等等,都要大写。商标和商店名称,每个字母都可大写,也可每一分写部分的首字母大写。
    13. 音变。一个音节在连续语流中互相影响,产生语音变化,这种语音变化叫音变。主要音变现象有:轻声、变调、儿化、语气词“啊”音变。
    14. 轻声。在一串音节组成的词或句里,某些音节失去原有声调,读得比较轻短,这种;现象叫轻声。轻声不是一种声调。一般声调的性质决定于音高,轻声则决定于音强和音长,轻声的特点是发音时音强弱,音长短。轻声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在普通话中,助词读轻声,如:走吧、去吗、行啊、我的、慢慢地、好得很、吃着、看过、跑了、你们;名词后缀“子、儿、头”读轻声,如:桌子、木头、那儿;部分方位词读轻声,如:家里、墙上、东边;趋向动词读轻声,如:回来、收下、爬起来、冲出去;个别量词读轻声,如:一个;单音节动词重叠的后一音节,如:看看、想想;表称呼的叠音名词的后一音节,如:妈妈、哥哥;部分双音节词的后一音节习惯读轻声,如:月亮、早晨、已经、窗户、牌楼。
    15. 变调。在词语或句子中,由于受邻近音节声调的影响,有些音节的声调往往要发生变化,这种声调变化现象叫变调。变调主要表现为“上声”变调和“一、不”变调。
    上声在非上声前变成半上,即调值由214变为211,如:“北京、语言、朗诵、老婆”中的“北、语、朗、老”的调值都由214变读成211。上声在上声前面,前一个上声变成阳平,即调值由214变为35,如:“美好、理想”中的“美、理”的调值都由214变读成35。三个上声连在一起,若词语格式为2+1,如“展览馆、管理组”,则将前两字的声调变成阳平;若词语格式为1+2,如“柳组长、小老虎”,则需在第一个字后稍作停顿,于是第一字读半上,第二字读阳平,第三字读原调。三个以上的上声字连在一起,按语音停顿情况来变,停顿前的上声读半上,最后一个上声读原调,其他上声变为阳平,如“养马场养有五百匹好母马”中的“场、有、匹、好”读211,“养马、养、五百、种”读35,最后的“马”读214。
    “一”在阴平、阳平、上声前,变为去声,即调值由55变为51,如:“一生、一时、一手”中的“一”的调值统统由55变为51。“一”在去声前变为阳平,如:“一定、一切、一律”中的“一”的调值统统由55变为35。“一”夹在词中读轻声,如:“看一看、想一想”。
    “不”在去声前变为阳平,即调值由51变为35,如:“不但、不幸、不论”中的“不”的调值统统由51变为35。“不”夹在词中读轻声,如:“看不看、想不想”。
    16. 儿化。后缀“儿-r”不自成音节,而和牵头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这一现象就叫儿化。卷了舌的韵母叫儿化韵。儿化的基本性质从语音角度分析就是卷舌作用,从词汇性质来说是后缀。拼写时只要在原来韵母之后加写一个r,如“信儿”写作xìnr。儿化有区别词义、词性和修辞的作用。
    儿化发音的基本规则,取决于韵母末尾音素是否便于卷舌。便于卷舌的,一般是韵母末尾音素是舌位较低或交后的元音,如a、o、e、ê、u等,儿化时原韵母直接卷舌,如:“花儿、草儿、歌儿、月儿、头儿”;不便于卷舌的,一般指舌面前高元音i、ü,舌尖元音-i(前)、-i(后),辅音韵尾n、ng。这种不便于卷舌的,具体儿化时情况要复杂一些:韵母是i、ü的,加er发音,如:“玩意儿、小鱼儿”;去掉韵尾后,韵腹是i、ü的,先去韵尾,再加er发音,如:“皮筋儿、短裙儿”; 去掉韵尾后,韵腹是非i、ü的,先去韵尾,然后卷着舌头发韵腹,如:“小孩儿、花篮、好样儿”(韵尾是ng的,去尾卷舌发韵腹时,韵腹还需要鼻化);韵母是-i(前)、-i(后)的,将韵母置换为er发音,如:“没词儿、有事儿”。
    17. 语气词“啊”的音变。语气词“啊”单独念a,在句尾由于受到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读音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都是在a前添加一个音素,规律如下: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a、o、(ao、iao中的o相当于u)e、ê、i、ü 时,“啊”读ya,如:“他啊、婆啊、哥啊、雪啊、吸啊、鱼啊”;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u时,“啊”读wa,如:“输啊、巧啊、好啊”;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n时,“啊”读na,如:“看啊、天啊、人啊”;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ng时,“啊”读nga,如:“唱啊、听啊、动啊”;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i(后)、er时,“啊”读ra,如:“事啊、儿啊”;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i(前)时,“啊”读[z]a,如:“字啊、词啊、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