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中华古诗文朗诵艺术交流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时间: 2015-12-29   浏览次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精神,深入探讨古诗文的朗诵艺术,研究中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的方法、标准,开展大学古诗文诵读活动,12月17日至20日,我校与中国诗歌学会朗诵专业委员会、江苏语言文字应用学会联合主办了“首届全国中华古诗文朗诵艺术交流研讨会”。研讨会得到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闽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语言学、古代文学专家学者,全国十几个省、市的朗诵艺术界代表齐聚一堂。

  12月18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隆重举行,教育部语用司宣教处容宏处长、江苏省教育厅朱卫国副厅长、江苏省教育厅语工处处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赵晓群等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副校长方忠教授主持,校党委书记徐放鸣教授致辞,教育部语用司容宏处长、省教育厅朱卫国副厅长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容宏处长认为,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五千年来华夏儿女思想精神的凝结和承载,朗诵则是传播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精神的最便捷手段,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予以了高度评价和期待。朱卫国副厅长指出:作为江苏省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规划的一部分,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朗诵艺术为媒介,共享经典资源,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是江苏省教育厅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江苏师范大学是国家语委文字语言应用培训基地,数年来在这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工作,本次研讨会将为推进朗诵艺术和传统经典教育的高层次结合做出新的贡献。著名播音艺术家雅坤在致辞中说:朗诵家和古代文学、语言学专家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古典诗文的朗诵,是她多年来的心愿,感谢江苏师大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和高层次的研讨平台。开幕式上,朱卫国副厅长、徐放鸣书记为设立在我校的“江苏省中华吟诵传承与研究中心”揭牌。

  开幕式后举行了大会主题发言。中央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报社社长王静教授、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音标准与政策研究所所长张维佳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李昌集教授分别做了《当代朗诵艺术的发展方向》、《中国汉语语音的历史变迁与当代普通话》、《古典诗文解读与朗诵艺术》的主题发言。

  18日下午至19日,张维佳教授、李昌集教授主持了四场专题讨论,围绕着古典诗文朗诵中古今字音的处理、当前古典诗文朗诵的生存空间、古典诗文朗诵的不同场境与表现方式、古代诗文朗诵的传统及朗诵与吟诵的关系、古典诗文朗诵的原则和基本标准等,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锋。整个专题研讨会发言踊跃,代表们各抒己见并作了形式多样的现场即席演示,研讨会既有生动活泼又具有学术深度。许多代表表示:一些长期感到困惑的问题豁然开朗,激发了很多进一步深化古诗文朗诵艺术的思路。

  19日晚19:30,大会闭幕式暨“古韵诗情——首届全国中华古诗文朗诵艺术研讨交流晚会”在学校体育馆举行。校党委书记徐放鸣、副校长周汝光、钱进、方忠、刘广登、蔡国春,副校级调研员孙秀华,徐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王雪春等出席交流晚会。晚会以古诗文的历史为脉络,分为“上古诗歌中国心”“民间波澜乐府诗”“千古志士慷慨心”和“悠悠人间千般情”四个篇章,恢弘的舞台背景,气势磅礴和幽婉深情的精湛朗诵,展现了中华古诗文的永恒魅力。中国诗歌学会朗诵专业委员会主任瞿弦和主持晚会并朗诵了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八十多岁的朗诵艺术家曹灿朗诵了他的代表作《将进酒》,雅坤、虹云、刘纪宏、温玉娟、康庄、鲁言、于晓鹏、胡乐民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余名老中青三代朗诵艺术家,向三千多名师生和徐州朗诵爱好者奉献了精彩的古典诗文朗诵;四川古琴家黄明康的琴歌《关雎》,江苏师大苗雨教授、董兵教授的古诗词演唱、播音主持系同学们的《诗经·天作》合诵;音乐学院研究生和同学们的《水调歌头》演唱,都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晚会在温馨的“千里共婵娟”歌声中结束。